中国经济的“优等生”浙江有一个不小的遗憾:在过去的十多年间,浙江经济发展与汽车产业失之交臂。 众所周知,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全国汽车产量200万辆,2015年近2450万辆,而浙江仅30多万辆。一个10年增长10倍的产业,浙江遗憾地错过了。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连日来,本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浙江省内的汽车产业,相对而言规模不大。尤其是零部件产业,从数量上看非常多,从种类来看涵盖也很广,但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现象是,近几年来,乘着互联网兴起的东风,浙江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互联网+新能源汽车成为浙江汽车产业的显著特色。 在汽车行业的转型需求和互联网企业扩张冲动的推波助澜下,浙江的汽车产业能走出一条新路吗? 抓住万物互联大风口 一股“互联网造车”风潮,正在席卷中国。在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的诞生地浙江,近几年互联网相关的产业发展异常迅猛,互联网造车这股风刮得尤其猛烈。 被业内称为“拉开了汽车产业变革序幕”的全球首款量产的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今年7月初在杭州正式亮相。这一产品由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发布,它集成上汽集团的整车研发、造型设计、动力总成、新能源技术、汽车电子及架构等资源和阿里巴巴集团的YunOS智能操作系统、支付宝、阿里通信、高德导航、虾米音乐等资源,为用户提供智慧出行服务。 一个月后,乐视宣布生态汽车项目落户德清。关于这个项目的最新消息是,12月9日,乐视生态汽车(浙江)有限公司以2.79亿元拿下德清经济开发区北部砂村区块创业大道北侧一地块——按照计划,这里将建设一个涵盖智能互联网电动汽车先进制造、生态展示、观光体验的乐视超级汽车生态体验园区。 阿里也好,乐视也罢,它们都不是第一家宣布造车的互联网公司。在此之前,还有安卓、苹果等大佬,市场上也不乏打着“互联网汽车”名头的产品。2014年开始苹果和谷歌开始做“汽车操作系统”,让汽车与网络连接。谷歌开发了Android auto、苹果开发了CarPlay,国内的百度、腾讯也推出类似的产品。 为什么互联网巨头纷纷投身新能源汽车行业?一个频频被人提及的原因是,汽车被视作继手机之后,新经济最重要的用户入口之一。甚至有人大胆预测,“互联网+汽车”将创造一个超过万亿元规模的庞大市场。另一个原因是,新能源汽车一样属于“风吹来的方向”,属于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行业。 阿里巴巴和上汽合作正是这一理念的绝佳注脚。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曾表示,阿里和上汽的这次合作,并非简单的汽车上网联网,而是从汽车底层架构到具体的操控感受,实现了彻底的互联网化改造,“就像智能手机取代了功能手机一样”,不是小试牛刀的改良,而是一场更新换代的革命。 “新能源汽车将是一个装上轮子的互联网移动终端,它将像智能手机一样颠覆很多业态,这是一项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事业。”2014年离职创办了浙江合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的清华大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中心副主任方运舟也曾表示,希望打造出一款真正“基于互联网的智能新能源汽车。” 今年6月,合众汽车首台试制样车下线,具备了第一级辅助驾驶阶段的智能互联功能,计划于2017年中上市。 “智能汽车”“互联网汽车”这些新概念的出现,只是互联网大潮冲击下,汽车行业创新变革的缩影。尽管路径不同,众多试水者共识却是一致的:在PC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渗透下,汽车已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以此为核心,连接人、数据和信息、资金、服务的互联网入口。 塑造新能源车产业链 检阅国内主要互联网企业造车的路径,不难发现,互联网企业布局汽车行业的主要切入口不外乎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或无人驾驶汽车。在众多互联网巨头当中,百度选择了无人驾驶,其余基本都选择了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方向。 在传统汽车制造领域并不占优势的浙江汽车产业,于新能源汽车方面却有其所长。浙江大学智能汽车研究中心主任潘之杰认为,浙江省在新能源汽车制造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有吉利、众泰、万向等行业龙头在先,使得汽车产业链配套较为完善,模具加工等制造能力也逐步形成向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同时,浙江省有全国领先的信息技术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融合,必将在汽车网联、汽车共享、智能出行等方面形成优势。 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目前,浙江已经初步建成杭州、台州、金华、宁波四大整车基地,形成一批以吉利、众泰为代表的知名汽车品牌。这其中,新能源汽车发展尤为突出,2015年我省新能源汽车产量为7万辆,约占全国五分之一;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规模达150亿元。 在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已初步形成。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包括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充电设施制造与建设、整车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核心基础材料研发生产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以康迪、西湖数源为代表的运营企业,以省电网公司、万马股份为代表的充电桩建设运营企业,以吉利、众泰、青年、长江为代表的整车制造企业,以万向、超威、微宏为代表的电池制造企业,以三花、卧龙电气、均胜电子等为代表的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以浙江大东南、宁波墨西等为代表的核心基础材料企业。 不仅如此,浙江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创新走在全国前列。如众泰汽车开辟了电动汽车租赁的商业模式,成功将电动汽车推向市场;康迪汽车率先在杭州推出电动汽车分时租赁模式,投放汽车1.8万余辆,目前已成为全国推广应用最为成功的模式之一,并已在全国17个城市复制。 在关键技术上,一批浙企取得了重要突破。如万向集团通过收购拥有锂离子电池全球领先技术的A123公司和知名电动汽车制造企业菲斯科公司,掌握了世界领先技术;吉利汽车研究院研发的帝豪EV纯电动轿车,综合工况续航里程达到253公里,已开始批量生产;微宏动力成为全球实现商业化大规模生产“10分钟充满电”动力电池的三家企业之一。亚太机电研发的“智能汽车+车联网+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为全国首创。 作为我省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新的增长点。如果我们把浙江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比作一幕大剧,这仅仅是一个精彩的开头。近一两年来,一批相关领域的大项目逐步落地,为这一行业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新动力。 万向集团计划投资2000亿元,包括新能源客车和乘用车及零部件、电池项目的万向创新聚能城选址已经确定。长兴、金华、宁海的新能源汽车小镇已列入省级创建名单。 整车领域,投资200亿元的乐视超级汽车项目已落户德清;万向集团与上汽集团在杭州合资生产新能源客车项目开始投产,部分车辆已在杭州上路营运……零部件领域,湖州瑞华总投资30亿元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总成一期项目厂房已结顶,微宏动力总投资35亿元的多元复合锂电项目二期已动工建设。 创造产业政策新供给 在反思过去十年浙江与汽车产业失之交臂的声音中,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与政府的制度供给有关。因为,即便在国家对汽车生产实行行业管制、实行许可证制度的背景下,浙江民企吉利早在1997年就进入汽车行业。某种程度上,浙江发展汽车,不缺钱、不缺人,但却未能形成气候。 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上,浙江可谓不遗余力。在潘之杰看来,浙江省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引导和重视程度都上升到了战略高度,还有人才引进、创新产业扶持,都有利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 早在2010年省政府就印发了《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我省重点发展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两年后,又出台了《关于加快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启动实施纯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工作。今年又相继出台的《浙江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三五”发展规划》。 在政策支持上,省内各地因地制宜。2013年至2015年推广期,我省根据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的要求,杭州、宁波、湖州、绍兴、金华等五个推广城市结合各自特点,及时出台鼓励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地方配套政策。2016年起,新能源汽车进入新一轮推广期,浙江推广城市从5个市扩大到全省11个市,各市也陆续出台地方补助政策。 以杭州为例,今年3月,杭州市落实国务院要求对新能源汽车出台上牌不限制、上路不限行的鼓励政策。6月,杭州市出台《2016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配套补助办法》,明确对纳入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的车型继续实施地方财政补助。 各地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发展路径各有特色。如宁波市的特色主要是在车型选择上首推在线快充双电层超级电容无轨电车,湖州市的特色主要是选择物流领域作为新能源汽车推广的突破口,金华市的特色是发展以超级电容快速充电的纯电动公交车,绍兴市的特色则是把完善充电设施布局作为首要环节来抓实抓好。 新能源汽车行业要发展,本质上要靠企业创新按照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要求,我省在2012年部署开展了新能源汽车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主要内容是加快关键技术攻关,突破产业链短板。4年来,我省先后三批筛选17家企业列入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省政府累计安排1.2亿元资金,地方按1:1要求配套安排资金进行支持。 在省、地方财政扶持资金的引导带动下,17家试点企业研究院用于研发的投入累计已超过10亿元。其中超威电池研究院已累计投入4亿元用于动力电池的研发。17家重点企业研究院人才引进总数已超过2000人。 文章关键词:
|